為巴比祈禱 PRAYERS FOR BOBBY/2010/89

 

 

 

 

 

 

 

 

這部電影是Lily的上課教材, 基於好奇, 租來看一看。

 

    全片緊湊、感人, 沒有多餘的情節跟對話。 那位固執的瑪麗媽媽, 演得真讚!!! 看她一步步將兒子推到懸崖邊, 我嚇得觸目心驚! 日後晚輩無論捅多大摟子, 要先沈住氣, 想一下這部片子,  PRAYERS FOR BOBBY-  的確是最佳教育片。

●大意:

    接受自己的兒子,竟成為她人生最艱難的挑戰...
    在眾人眼中幸福美滿的家庭,巴比是最受寵愛的兒子,他擁有著全家人的愛與期待,但這一切在他向家人坦承自己是同性戀後就改變了。巴比的母親瑪麗葛瑞斯是虔誠的教徒,她認為巴比只是生病,同性戀是可以被治好的;她也深信同性戀是絕不被容許的。於是透過各種管道,想盡辦法要治好巴比的「病」。身陷在教會、家庭及同儕壓力下的巴比,最後選擇了用死亡作為對母親的抗議,結束生命作為最後的妥協。而當巴比死後,他的母親才終於了解巴比當初想傳達給她的心情,懊悔與淚水也喚不回逝去的生命。

    瑪麗開始接觸與她類似的個案家庭,並接受各方的建言與不同的觀念,為了巴比,她決定帶著全家投入同志運動,希望藉由巴比的犧牲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家庭。瑪麗的挺身而出,為許多家庭與同志青少年發聲,她希望巴比的死亡不是悲劇,而是每個家庭幸福的延續。



    瑪麗葛瑞斯為同志人權所作的努力, 讓她成為當代最有名的人權鬥士之一

http://ent.msn.com.tw/movie/story.aspx?id=1289

 


●我的心得:

 

1.基督徒,或泛指高道德標準者,都該看這部片子;為人父母者都該看;家裡有同志子女的,「必看」。

 

2.父母對孩子的『過錯』,尤其是予天俱來、改不了的性格、特質,只能「包容」與「接納」;不然就是準備跟這小孩一刀兩斷,甚至逼小孩上絕路。

 

3.片中,Bobby的哥哥、妹妹、表姊,在知道Bobby的gay傾向後,立刻表示友善、支持與諒解;但父母卻是質疑、想改變犯罪的羔羊、「絕不接受」….。小孩子彈性、接受度比較大,這是「既可愛、又危險」的性格。

 

4.我在學生時代,學校不公開討論同志題材。近幾年除社會較開放,報章雜誌有討論外,最主要的同志資訊是來自電影,印象中讓我想法「大躍進」的是:「金賽性學教室. Kinsey」&Sean Justin Penn西恩潘「自由大道」。李安的「喜宴」&「斷背山」,雖然看得更早,但思想上沒受太多啟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r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