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妳離開的時候 When We Leave /2010

    這是一部德語片,女主角有德國土耳其裔伊斯蘭家庭背景,片子討論家暴、族群問題,與女性自覺如何與社會壓力抗爭;這當中還牽扯到我第一次聽過的用詞「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

 

     劇情簡介

出自: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wde11288376

 

從德國遠嫁到土耳其的Umay,因為飽受婚姻暴力,決定帶著兒子Cem逃離令人傷心的伊斯坦堡,冀望回到德國娘家展開新生活。 
    然而,Umay的出現造成保守的娘家起了極大的爭執。傳統的價值觀、鄰居們的閒言閒語迫使他們將女兒拒絕在門外,甚至還強行要將小孩送回夫家。為了保護自己的親生骨肉,Umay決定踏上逃亡之路,但是家族的名聲和親情的羈絆,使她寸步難行
 
    導演在電影中反映在多年前於德國發生的一連串「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的社會案件,藉此女性受害者發聲,讓大家多關注此議題,建立彼此互助、互相尊重的觀念,減少傷害的發生。「榮譽謀殺」意指為保全家族名聲而不惜犧牲或殺害親人的作法,受害者多為女性。

 

    電影要好看,角色先選好,Umay真的就是土耳其裔德國人,劇中她裹頭巾、抓飯吃,都再自然也不過。導演也是女人,由女性觀點看這問題,感觸特多,尤其是已經出嫁的。

     面對婚姻受挫的女兒,娘家不挺!爸爸叫Umay回去繼續被家暴,不要因為幾個巴掌就逃走;媽媽叫Umay認命,婚姻中本是責任與犧牲。大哥告訴Umay,妳留在娘家是家醜,不要害了大家。爭議性最大的點,是爸爸、媽媽與哥哥都一致認為Umay 應該將兒子Cem還給夫家,準備強奪硬搶。Umay老公對電話跟岳父咆哮「妳女兒是『德國婊子』」!爸爸選擇跟女婿道歉,與回頭賞女兒一巴掌。幸好Umay察覺大勢不妙,明智報警,由警察帶她母子倆離開無法保護她的娘家。

    Umay只好一再leave,因為無容身之處。但儘管如此,Umay的負面形象,震撼保守的伊斯蘭社區,害其妹妹拉娜婚事受阻,娘家親友疏離,爸爸工作遭人議論,兄弟出去被恥笑。Umay本身對娘家眷戀,親情的難以割捨,也是煎熬。

    最後結局,讓人目瞪口呆。為永遠終結trouble maker,爸爸去買槍,設局殺害Umay,有「清理門戶」、「行私刑」味道,而且命令兩兄弟下親自下手。弟弟最終下不了手,棄槍逃走;哥哥誤殺外甥…………..。

    去德國旅遊時,依稀記得導遊說過土耳其裔人口增生最快,又喜歡接土耳其親友來依親,吃掉一堆社會福利不說,所賺薪資大多匯至土耳其,氣炸守法納稅的德國人。經濟水平可以量化,文化差異才是真正傷腦筋的事。在德國長大的Umay,嫁到伊斯坦堡,面對隨時毆打妻小、隔天再安撫的死性不改老公,夫家沒人幫腔的家庭,很難「吞下去」。墮胎(第二個小孩)、帶走老大、放棄婚姻、獨力工作、進修,是Umay在失敗婚姻後領悟到的活下去的方法,老實說並沒有錯。

     但娘家有其立場,「名譽掃地」禍延子孫。大家長決定「榮譽殺人」!這樣的發展,中國傳統大家庭不遑多讓,這不就是魯迅當年痛批的「禮教殺人」,理學、儒家教條,一轉身突然換上猙獰面孔,朝女人揮刀。

    本片編導菲歐艾拉達,心思細膩,充分展現出女人的韌性與無力,我個人覺得片子十分成功。

 

    如果,我婚姻失敗回娘家!我想,老爸&老媽應該都會說「妳儘管回來住吧!」哥哥也不會囉唆。就這點去想,能住在文明、開放社會,是幸福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r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