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葡萄/ ”The Grapes of Wrath “

 

    這幾天斷斷續續在看這本小說。雖然耳聞本書大名已久,但坊間一直找不到看得順眼的翻譯本,直到在金石堂翻到「業強出版社」這本價廉物美的版本(定價140元)。

 


內容:

 

 

懶得key太多字,參考一下「維基資料」:

 

國作家約翰·史坦貝克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偉大的美國社會紀實文學,這部小說在當年「賣得最快,評價最高,爭論最激烈」,一時成為禁書,又被當眾焚毀,最後迫使國會立法,資助農民。

 

1940年此書獲得普立茲小說獎,作者本人因為另一作品人鼠之間》在196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故事背景是1933年從德州、至加拿大邊境的美國中西部廣大草原地帶,由於受到猛暴風沙侵襲造成大片耕地變成荒蕪;以及小農因還不清貸款,土地被銀行家沒收,眾多農民無以維生,因此廣告傳單中「結實纍纍」、「陽光燦爛」的加州,變成災民心中的最後希望,成千上萬人扶老攜幼,準備往西方當摘果子工人,踏實過日子。

 

奧克拉荷馬州的Tom (Joad)一家,也被迫背井離鄉。全家11口人坐著一輛老式福特牌汽車,取道國道六十六號公路,向西橫越黃沙滾滾的沙漠,到加州尋找出路。一路上傳來的盡是有關加州的負面消息,年邁的祖父母先後去世,車子故障,又碰到小偷,男主角Tom 的兄弟諾亞悄然離去,Tom的朋友凱西遭到殺身之禍,前途茫茫之際,只有母親仍鼓勵大家堅強地活下去。抵達目的地後,約德一家居住在貧困骯髒的胡佛村。儘管一家人拚命工作,只能勉強餬口,又遭人排擠。葡萄園主人不斷壓低工資,壓榨農民,於是農民奮起反抗,舉行大罷工,地主勾結警察前來鎮壓。Tom在一場暴動中殺了人,只好再度離鄉背井。

 

《憤怒的葡萄》於1940年改編成電影….

 


★我的想法:

 

1.「媽媽」真的是家中靈魂、家中核心,也是家中支柱。我也是媽媽,希望必要時,也能如此堅強。

 

2.日子再苦,也不要喪失希望與人性。文中Joad 一家人,永遠不忘伸出援手,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高貴情操,令人動容。尤其是最後一幕,剛產下死胎的Joad 家女兒,在媽媽的鼓勵下,願意「哺乳」幫助一萍水相逢的陌生中年男性病人,如此的結局,對照Joad 家的禍不單行,更讓人敬佩與慚愧。

 

3.這本書好比英國19世紀的《孤雛淚》,都能深深震撼在上位者,透過人道關懷與國會立法,讓社會更加進步。無論身在那個領域,都能對社會做出貢獻。

 

4.非常、非常、非常想看這部1940年的電影。希望有機會看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r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