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與橡樹 / SIMON AND THE OAKS /瑞典/2012

 

先為「瑞典語」發音歡呼!難得看到…

 

再為片中北歐泠烈氣候、極簡運鏡喝采…

 

導演還賞個給觀眾俊俏男主角-感恩,印象中北歐片選角好像比較「青菜」…

 

還有,很棒的音樂…我用電腦看,就覺得古典音樂超棒,如果在電影院看,說不定會起雞皮疙瘩…

 

當然,劇情才是靈魂。這種不知情的被領養、與生母相認、尋找生父的劇情,緊緊敲扣住我的心弦-我從小就常「懷疑」不是父母親生的,被罵時就會有辛酸感覺,被打時就準備離家出走…..。這對「意外造人」的年輕情侶,互以森林精靈、湖中妖精比擬,也算耳目一新。領養者自然是「好人一雙」,已經將小孩擺第一順位,但孩子獨特的氣質、天賦,是hold不住的!我以為,那位心碎媽媽,或許有勇氣承擔兒子離家,但無法承受視如己出的愛子,用嫌惡眼光認定養母有「惡意欺騙」、「離間生父、生母」罪名。

 

 

 

 

 

 

還有,雖然包裹著納粹屠殺猶太人老梗,但僅以害怕再被迫害的猶太「繭居媽媽」、「懦弱小男孩」&「受虐狂的少女」來表現。本來我以為「穿條紋衣的男孩 」(The Boy In The Striped Pyjamas/2008)已經算最含蓄的納粹屠殺猶太人電影,這部「阿蒙與橡樹」明顯在「含蓄度」上大大超越。看來,我的二戰電影教學清單,可以多蒐集一部了。

 

 

 

 

 

 

也喜歡劇中呈現出濃濃的「人情味」,猶太富商的報恩,或許擾亂西蒙家原有步調,但西蒙家當初無私的付出,尤其在風聲鶴唳的二戰時,敢收養猶太小男孩,令人動容。但最終,好人,不見得有好報;曾經覺得對的,可能不久後就會覺得錯得離譜。在媽媽傷心自殺之後,收養家庭、猶太家庭與下一代,仍然密切交往……..。人生就是如此,是非對錯也是轉頭空………..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才是活在當下的人生意義………..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除個人名譽、守護家人之外,其他,盡力就好!

 

 

 

很有北歐風味...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阿蒙與橡樹 納粹 猶太
    全站熱搜

    Flor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