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Forrest Gump/1994

 

仔細剖析這部電影-我的寒假作業啦!

 

導演:

    羅勃•辛密克斯(Robert Zemeckis,1954-)。

    Robert Zemeckis 出生於芝加哥藍領家庭,爸爸是立陶宛裔,媽媽是義大利裔,屬於天主教家庭。他小時家裡的學習、娛樂資源略顯貧乏,他唯一的樂趣,就是「看電視」,他自稱是” an avid TV watcher”[1](看電視的狂熱者),從看電視中,累積媒體意識與幽默感,以及開啟看世界的一扇窗口。後來在不顧家人反對情況下,去南加州大學念電影藝術,與志同道合同學一起切磋電影,而且在學生時代就已明確清楚自己的品味-

“We were interested in Clint Eastwood and James Bond and Walt Disney, because that's how we grew up."[2]

(我們有興趣的是美國文化的電影,像:克林伊斯威特、007和迪士尼,因為這是我們成長的地方)

 

1973年從南加大畢業後,開始投入電影工業。經過數年摸索,終於嶄露頭角,在拍攝「阿甘正傳」之前,已有幾部成功大作,Robert Zemeckis已經嘗試將科技、動畫、超現實融入影片像是:

1985  Back to the Future      (回到未來)   

1988  Who Framed Roger Rabbit (威探闖通關)         

1989  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 

1990  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I

1992  Death Becomes Her  

所以,1994年阿甘正傳,裡面將主角阿甘與歷史人物相融技巧,削掉丹中尉的腳,都只是小菜一碟;高度的幽默感,有商業片成功、熱鬧的本質;更巧妙結合重大歷史事件,又有經典台詞隱含人生哲理,像-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嘗到哪種滋味。)

(這句經典台詞還入選:100 Years...100 Movie Quotes

 

“I don't Know if we each have a destiny,

or if we're all just floating around accidental-like on a breeze.

but I think ...maybe it's both.

(我不知道我們是否命中注定,或者...隨風飄零,沒有定數,

但我想,或許兩者都有,或許...兩者會同時發生。)

 

“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傻人做傻事)

 

“We were like peas and carrots.”

(我們形影不離)

 

“There must be someing can be done.”

(一定有方法的)

 

“Miracles happen every day.”

(天天都有奇蹟發生)

 

I don’t know if we each have a destiny or if were just floating around accidental-like, on a breeze, but I, I think maybe it’s both.

 Maybe both is happening at the same time.

(我不知道人的命運天註定,還是人生像一陣風,隨波逐流,到處飄零。

或者兩個都對,也許兩種現象同時存在。)

 

 

成功引發話題,不只大賣,還勇奪六座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改編劇本、剪輯、視覺效果,三項金球獎-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阿甘正傳」,可說是1994年最風光的電影,三億美元的賣座記錄,更使它躋身影史賣座第八名。[3]

   

改編劇本

電影「阿甘正傳」,是由Winston Groom(1944….)於1986年所寫的同名小說”Forrest Gump”改編。

 

作者Winston Groom生於美國華盛頓D.C,在阿拉巴馬州長大與念大學,1965年大學畢業後加入陸軍行列,與1965-69年,參與越戰。退伍後當過一陣子記者,主要走警政、司法路線。32歲離職,開始寫作。

1978- Better Times Than These 

1980- As Summers Die 

1984-Only 

1985年,Winston Groom搬回阿拉巴馬州,開始動手寫”Forrest Gump”,1986出版。出版初期,書並無暢銷,直到1994年拍成Tom Hanks擔任男主角的同名電影,書跟著大賣,全世界行銷170多萬本。[4]

作者Winston Groom,正式典型嬰兒潮出生時代,親身經歷黑人民權運動、越南爆發、披頭四旋風、反戰、嬉皮社會運動。在美國最南方阿拉巴馬州成長,跟黑人相處機會大增;1963年在阿拉巴馬州念大學時,還恰好碰上「阿拉巴馬黑人大學入學事件」;親身參加越戰,對戰場敘述格外自然;身為政治記者,對於總統的觀察、批判,以及對外交事務、內政社會的關注,尤其深入,而這些元素,都可以在小說”Forrest Gump”裡看到。

 

當小說改編成劇本時,導演做了不小篇幅的更動。例如,小說裡的童年阿甘並不需要輔助腿的肢具[5],阿甘媽媽沒有為了孩子入學跟校長上床[6],後來也沒跑過整個美國。但小說裡的阿甘擁有更多絕技:如當上太空人、和食人族一起生活、和一隻猩猩成了好朋友、變成摔跤選手、西洋棋棋士、曾經和瑪麗蓮.夢露一起拍攝電影[7]、還救毛澤東一命[8]

 

 

歷史事件:

片中巧妙穿插美國歷史。包括媽媽告訴阿甘其先祖曾是「三K黨」;又阿甘的人生歷程中穿插著美國二戰後的一些重大事件或美國文化,如:貓王時代、「阿拉巴馬黑人大學入學事件」、越戰、披頭四熱潮、與中國外交融冰的「乒乓外交」、民權運動、反戰運動、嬉皮、激進的黑人民權運動團體-「黑豹黨」、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水門事件等等。運用科技特效處理,不少歷史人物與阿甘在同一鏡頭之下,如:披頭四主唱約翰‧藍儂、甘迺迪總統、詹森總統、尼克森總統。

 

以下就電影所論及史料做補充:

 

A.總統:

 

-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1969, 1953-1961 共和黨)

 -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 1917-63, 1961-63民主黨)

-林登•詹森(Lyndon Baines Johnson 1908-73,1963-69民主黨)

-理察•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 1913-94,1969-74,共和黨)

-福特(Gerald Ford,1913-2006,1974-77,共和黨)

 -卡特(James Earl Carte 1924-     ,1977-81,民主黨)

 -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1911-2004,1981-89,共和黨)

 

B.政治人物、名人:

1.羅伯•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1925-68)

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弟弟,通常被稱作「小甘迺迪」,也常以他的英文縮寫RFK稱呼他。在約翰•甘迺迪總統任內擔任美國司法部長,1965年他當選美國紐約州參議員,旋即宣佈投入1968年美國總統選舉民主黨黨內初選。1968年6月5日,他在民主黨加州黨內初選結束後,在洛杉磯國賓飯店舉行記者會,在會後離場時遭一名巴勒斯坦基督徒、同時是約旦公民的瑟罕‧瑟罕(Sirhan Bishara Sirhan,1944-2011)槍擊重傷,一天之後傷重死亡。[9][10]

 

2.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 ,1926-62) :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電影女演員之一,她動人、性感的表演風格和正值盛年的殞落,成為影迷心中永遠的女神象徵。她曾有三段婚姻,並傳出與眾多名人之間的緋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第二段婚姻,嫁給著名紐約洋基棒球明星迪馬喬(Joseph Paul DiMaggio ,1914-1999),惜只維持9個月婚姻就以離婚收場。

1962年5月8日,Marilyn Monroe被發現死於洛杉磯寓所,享年僅36歲,雖然官方宣布死因是服安眠藥過量,但一般輿論普遍認為夢露之死乃由於她「捲入了甘迺迪家族與政治圈的黑幕」[11]。直白的說,就是Marilyn Monroe先後與約翰‧甘乃迪總統、司法部長羅伯‧甘迺迪有染,知道太多甘乃迪家族的私生活醜聞、政治陰謀與國家機密,因此遭「滅口」,命案現場被加工成自殺現場。[12]

 

 

3.小喬治•華萊士(George Corley Wallace Jr,1919-1998):民主黨成員,曾三次出任阿拉巴馬州州長,四次參選美國總統。在1960’黑白種族議題發燒之際,他儼然是南方白人保守勢力、堅信種族隔離主義的意見領袖。發生在1963年「阿拉巴馬黑人大學入學事件」時,他即是以肉身阻擋黑人學生入學的州長。但他的立場在1970’扭轉,向當年民權運動的支持者道歉,並支持民權運動。1972年5月15日,在華盛頓附近為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積極活動時,遭一位激進美國人Arthur Herman Bremer(1950- )開槍暗殺未遂。1982年,華萊士再次出任州長後,讓黑人加入了政府。[13]

 

4.貓王(Elvis Aaron Presley,1935-1977):生於密西西比州,青少年時搬到田納西州孟斐斯市(Memphis, Tennessee)。1954年開始在歌壇發展,發行生平第一張單曲唱片,《That's All Right, Mama》,他舞台上獨特的扭臀動作,加上將黑人的節奏藍調和白人的鄉村歌曲融為一體,讓聽眾如痴如醉,也導致電台接收到排山倒海的點播量。他在演唱時雙腳會不住的抖動,誇張的飛機頭,緊身皮褲,也因此導致美國部分輿論認為他帶壞美國青少年;但他仍是1950’-60’世界上最火紅的搖滾歌手。

貓王經常被認為是搖滾樂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歌手,有「搖滾樂之王」(The King of Rock 'n' Roll)的譽稱。從1969年至1977年貓王共舉行1,100場演唱會。共演出31部電影。樂團披頭四(the Beatles)成員約翰·藍儂(John Lennon)說,「貓王雖死,但搖滾不滅,貓王萬歲。」,因為自貓王以後,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強烈的現實批判性的搖滾樂迅速流傳。也因為他的魅力,搖滾樂成為美國的全民運動。貓王開闢了搖滾樂艱難的前進道路,之後搖滾開始成為對美國社會影響最深遠的文化之一。[14]

 

5. 約翰‧藍儂(John Winston Lennon, MBE ,1940-80)主唱:是一名英國音樂人、歌手及作曲,以身為「披頭四」[15]”the Beatles”(1960-70)創團團員揚名全球,更在1965年獲英國女王頒發的大英帝國勳章。藍儂在他的音樂、電影、書作中,甚至在記者會與專訪時,總是顯露出一種桀驁不馴、反抗權威的性格與尖刻而諷刺的才思。與他的日籍妻子小野洋子(Yoko Ono Lennon,1933- ),同為激進和平主義者與視覺藝術家,所以其作品亦是極具爭議性。

在披頭四樂團解散後,於1969年創作了《Give Peace a Chance》(給和平一個機會)反戰歌曲,隔年藍儂發行專輯《John Lennon/Plastic Ono Band》(1970),1971年再發專輯《Imagine》,都備受讚譽。他曾是反越戰風潮時的社會領袖,行蹤曾遭FBI跟監[16]

1980年12月8日22點49分,藍儂在紐約自己的寓所前被一名據稱患有精神病的美國狂熱男性歌迷馬克·大衛·查普曼(Mark David Chapman,1955- )槍殺,死時年僅40歲,舉世震驚。搖滾樂壇也失去了有史以來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17]他的歌曲,並沒因為藍儂的過世而遭世人遺忘,反而變成一種「經典」,2012倫敦奧運閉幕典禮,全場觀眾合唱《Imagine》,感動指數破百。

 

C.歷史事件

 

  1.3K黨(Ku Klux Klan, KKK):三K黨的名稱原文「Ku Klux Klan」源自希臘語的「κυκλος」(kyklos,圓圈的意思,發音與"Ku Klux"相同)及英語的「clan」(家族的意思)這兩個字組成。

最早的三K黨在南北戰爭結束不久的1865年12月24日,由六個南方老兵在田納西州普拉斯基(Pulaski, Tennessee)成立。這是一個需要宣誓入會的秘密組織,不排除使用暴力達到白人至上的目的,3k黨成員經常蒙面、或戴白帽子,騎馬放火,破壞黑人集會,燒掉黑人房子、殺掉黑人、任黑人屍體暴露街頭和懸掛樹上。1867年,三K黨在納什維爾(Nashville, Tennessee)召開大會,並發表了由前南方邦聯軍隊喬治·高登( George Washington Gordon,1836-1911)准將起草的章程,開始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組織。數周後,曾做過奴隸貿易的前邦聯軍隊將軍納坦·貝德福德·弗雷斯特(Nathan Bedford Forrest,1821-1877)被選舉為首任全國領袖。[18]

 

  2. 阿拉巴馬黑人大學入學事件(Stand in the Schoolhouse Door/1963):事情的起因是時任阿拉巴馬州州長的喬治·華萊士(George Corley Wallace Jr),為了恪守自己的競選承諾,不理會1954年美國最高法院的「在公立學校採取種族隔離制度是違反憲法」(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 347 U.S. 483 )的判決,試圖不讓學校取消種族隔離制度,於1963年6月11日,站在阿拉巴馬大學福特斯禮堂,阻止Vivian Juanita Malone Jones (1942 –2005)和James Alexander Hood(1942-2013)這兩名黑人學生向學校報到。當時甘乃迪總統進行干預,隨後在聯邦法警的陪同下,美國司法部助理部長也來到了禮堂門口,他要求華萊士靠邊點站,但華萊士拒絕移動,並且發表了一篇關於州權理論的演講。代表聯邦政府的官員則對華萊士說:

”Sir, it is my sad duty to ask you to step aside under the orders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先生,合眾國總統命令我來請您靠邊站。」)

 

華萊士演講詞如下

“In the name of the greatest people that have ever trod this earth,

I draw the line in the dust and toss the gauntlet before the feet of tyranny,

and I say segregation now,

segregation tomorrow,

segregation forever.[19]

 

華萊士演講完畢後,才讓開了入口的位置,最後這兩位黑人同學才得以進行報到和登記。[20][21]

 

3.越戰The Vietnam War(1956—1975年) [22]:是南越和美國共同對抗共產主義北越的一場戰爭。最先決定援助南越的是美國總統艾森豪,甘迺迪總統繼而也支援在越南作戰,詹森總統隨之將戰爭擴大化,但到了尼克森執政時期,反戰抗議浪潮在全美愈演愈烈,幾乎到了全民一致反戰的程度,最後導致美國不得不逐步從越南撤軍。北越軍隊和越共游擊隊最終打敗了南越軍隊,並占領了整個越南。

越戰是美國二戰以後參戰人數最多、損失最慘重、影響也最深遠的一場戰爭。參戰一開始,在美國政府和主流媒體的描述中北越基本上是西方人眼裡洪水猛獸般的『共產主義』形象,而南越一方則是被欺凌屠殺可憐無助的弱者,因此多數美國公眾對越戰的態度是基本支持的。但隨著越南衝突的不斷升級,這場戰爭已超過了多數美國人的想像,公眾於是開始愈來愈關注相關的新聞,各大媒體因此投入了越來越多的現場戰況報導,媒體的導向開始日益強烈地左右起公眾對這場戰爭的態度。到了1960’末1970’年代初,反戰的聲音逐漸占據了媒體報導的大量版面,主流媒體包括〈紐約時報〉、〈時代雜誌〉和主要電視台上鋪天蓋地全是美國國內反戰浪潮的報導,幾乎所有的美國公眾已經倒戈轉向了堅決反對美國參與越戰的一邊。[23]

 

 

4.嬉皮(Hippie):用來形容西方國家1960’1970’反越戰和不滿當時政治的年輕人。當時的嬉皮想要常透過吸食大麻、東方禪修來提升自己精神層次,外表留長髮,蓄大鬍子,穿著色彩鮮艷的衣著或異國風服飾,喜歡彈吉他或聽音樂,過公社般生活。另外,由於許多嬉皮在他們的頭髮裡帶花或向行人分花,因此他們也有「花孩子」(children of flower)的外號。嬉皮一詞也常被保守份子視為缺乏社會義務感、吸毒的人,尤其吸大麻的人。[24]

 

5.華盛頓反戰集會:1965-1972年期間,美國群眾數次在華盛頓擧行反對越戰的示威、遊行。[25]

 

6.黑豹黨(Black Panther Party): 黑豹黨是一個由非裔美國人所組織的團體,創立於1966年,在美國的1960(也就是民權運動最顛峰的時代)及1970間非常的活躍。其宗旨主要為促進美國黑人的民權,另外他們也主張黑人應該有更為積極的正當防衛權利,『即使使用武力』也是合理的。[26]另外一位黑人民權運動明星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1968),因主張的是「非暴力」的「公民不服從」路線,與主張暴力手段的黑豹黨理念不合,在當時多少分散黑人團結。

 

7.乒乓外交(Ping Pong Diplomacy):指1971年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兩國桌球隊互訪的一系列事件。1971年,美國隊在北京和上海進行了兩場比賽;1972年,中國桌球隊回訪美國。乒乓外交實際上推動了1970’的中美兩國的外交恢復,突破冷戰以來的對立,結束了中美兩國20多年來人員交往隔絕的局面。1972年,尼克森訪問中國,中美關係終於走向了正常化的道路。乒乓外交同時也成為了文化交流推動政治發展的一個重要例子。[27]

 

8.「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太空人阿姆斯壯踏上月球時說的名言/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美國登陸月球/1969  

  阿波羅11號(Apollo 11)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阿波羅計畫』(Project Apollo)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歷時8天13小時18分35秒,繞行月球30周,在月表停留21小時36分20秒。三位執行此任務的太空人分別為指揮官阿姆斯壯(Neil Alden Armstrong,1930-2012)、指揮艙駕駛員麥可·科林斯(Michael Collins,1930-  )與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1930-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壯與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28]

 

 

9.水門事件(Watergate scandal):共和黨籍的尼克森總統為取得在野黨競選策略情報,在1972年6 月17日,授權非法闖入民主黨位於鄰近Washington, D.C. 的總部-「水門飯店」(Watergate complex),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文件。在1973年經由《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記者Bob Woodward(1943- ) 和 Carl Bernstein(1944- )舉發,總統仍以行政特權下令掩蓋事件真相,竭力開脫。尼克森濫用行政權力來維護自己,招來國民嚴重指責。1973年7月「聯邦最高法院」作出判決,要求總統必須交出錄音帶,總統最終服從了最高法院的判決。面對聯邦眾議院幾乎可以肯定會通過的彈劾總統的動議,並且也很可能會被參議院定罪,尼克森總統於1974年8月8日宣布將於次日辭職,從而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當時副總統傑拉爾德·福特(Gerald Rudolph Ford, Jr. 1913-2006)繼任成為新的美國總統後,宣布赦免尼克森的一切刑事責任。

 

10.蘋果公司上市:1976年4月1日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Co.)成立。公司在1980年上市,此後股票一路上漲,不到5年就進入了世界500強之列。電影中成立捕蝦公司的阿甘回鄉後,捕蝦船的大副丹·泰勒中尉為阿甘買了蘋果的股票。

 

11.AIDS:後天免疫系統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音譯為愛滋病。1981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通報全球首宗愛滋病毒感染案例,自此人類便展開了與這頭號傳染病的漫長抗爭。在愛滋病面世初期,醫學界對這病了解不多,苦無醫治對策,染病者只好受折磨至死。直至1995年終首現曙光,雞尾酒療法的發明與廣泛應用均延緩了大多數感染者的發病時間,使死亡率開始大幅下降。[29]

 

D.音樂插曲:隨著阿甘成長,在不同的歲月,恰如其分的歌曲流洩而出。例如:片中珍妮認同民權運動精神,上台表演的曲子正是Bob Dylan/Joan Baez膾炙人口的 Blowin' In The Wind 。片中插曲有-

 

1. Hound Dog - Elvis Presley

2. Rebel Rouser - Duane Eddy

3. (I Don't Know Why) But I Do - Clarence 'Frogman' Henry

4. Walk Right In - The Rooftop Singers

5. Land Of 1000 Dances - Wilson Pickett

6. Blowin' In The Wind - Joan Baez

7. Fortunate Son - 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

8. I Can't Help Myself (Sugar Pie Honey Bunch) - The Four Tops

9. Respect - Aretha Franklin

10. Rainy Day Women #12 & 35 - Bob Dylan

11. Sloop John B - The Beach Boys

12. California Dreamin' - The Mamas And The Papas

13. For What It's Worth - Buffalo Springfield

14.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 Jackie DeShannon

15. Break On Through (To The Other Side) - The Doors

16. Mrs. Robinson - Simon & Garfunkel

17. Volunteers - Jefferson Airplane

18. Let's Get Together - The Youngbloods

19. 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Some Flowers In Your Hair) - Scott McKenzie

20. Turn! Turn! Turn! (To Everything There Is A Season) - The Byrds

21. Medley: Aquarius/Let The Sunshine In - The Fifth Dimension

22. Everybody's Talkin' - Harry Nilsson

23. Joy To The World - Three Dog Night

24. Stoned Love - The Supremes

25. 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 - B.J. Thomas

26. Mr. President (Have Pity On The Working Man) - Randy Newman

27. Sweet Home Alabama - Lynrd Skynrd

28. It Keeps You Runnin' - The Doobie Brothers

29. I've Got To Use My Imagination - Gladys Knight & The Pips

30. On The Road Again - Willie Nelson

31. Against The Wind - Bob Seger & The Silver Bullet Band[30]

 

 

電影評價

 

    我個人相當喜歡這部電影。兒子小學時就愛看這部電影,即使他當時並不懂其中隱喻的美國歷史,單單看阿甘跑啊跑啊,他就笑得樂不可支,一看再看。高中學生也相當喜愛,即使時間只夠放一堂課的班級,會自己想辦法湊三堂課一氣呵成。我特別喜愛電影中真實與幻想的「剪接魔術」,以及影片裡展現的幽默感,例如:貓王因阿甘的啟發而有新舞步;阿甘在甘迺迪總統白宮的廁所洗手臺,看到「瑪麗蓮夢露」性感照片,暗指甘迺迪兄弟與大明星有一腿;又阿甘無意間踢爆「水門事件」;而約翰‧藍儂受阿甘啟發,有了寫《Imagine》的靈感

 

 

    一般而言,此部電影得到大多數人的青睞,從它當年勇奪6項奧斯卡金像獎,三項金球獎,可見一斑。它還有傲人的票房,同時還入選「美國電影協會」(American Film Institute,簡稱AFI)推薦的「百年百大電影」-,不論是1997年名單,或是2007年。電影裡鼓吹的「單純」、「善良」、「執著」、「正面意義解釋挫折」,「幽默」,虜獲大部分觀眾的心;當然Tom Hanks演技功不可沒。

 

但負評總是如影隨形,原創作者Winston Groom本身就有意見:

.阿甘的核心特徵和性格也在電影中被改變,小說裡的阿甘總不能如己所願卻有出人意料的運氣,大智若愚又才華橫溢,且視金錢如糞土,崇尚自由主義;電影中的阿甘更顯得有堅持不懈的精神,甚至具有組織能力。原著的諷刺風格被改成了勵志風格,對此原著作者曾表現出很大不滿。[31]

 

一些媒體的負評,環繞在電影裡的劇情,阿甘天真到近乎愚蠢,運氣好到脫離現實,整場戲根本就是「夢幻」;或說是這影片顯現的是嬰兒潮世代,他們懷舊、美化過去他們虛擲的時光。有人認為這影片過於「保守」,不符合美國精神;但唱反調的意見卻說,「阿甘正傳」之所以強調『家庭價值』、『美國價值』,正是1990整個文花氛圍的具體表現。[32]

 

關於更多負評,英文版維基Forrest Gump還有一大堆大鳴大放的精采說法。看到這些評論,我十分「尊敬」,個個言之有裡,不人云亦云,個人深受啟發。



[1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9B%E4%B8%BD%E8%8E%B2%C2%B7%E6%A2%A6%E9%9C%B2

[12] http://big5.home.news.cn/gate/big5/zhangdaijun.home.news.cn/blog/a/0101003A28B50CF22C3E32FF.html

[1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9%94%E6%B2%BB%C2%B7%E5%8D%8E%E8%8E%B1%E5%A3%AB

[15] the Beatles”英國搖滾團體,運作於1960-1970,成員包括:主唱John Lennon, 主唱與貝斯手Paul McCartney1942-  ,吉他手 George Harrison1943-2001, and鼓手 Ringo Starr1940-

[19]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Wallace

[2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C%A1%E6%A0%A1%E9%97%A8%E4%BA%8B%E4%BB%B6

[21]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and_in_the_Schoolhouse_Door

[22] 關於越戰時間,不同資料來源多少有出入,文中越戰時間採用是英文版維基說法http://en.wikipedia.org/wiki/Vietnam_War

[23] http://www.nownews.com/n/2013/05/22/220790

[2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C%89%E7%9A%AE%E5%A3%AB

[2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otest_marches_on_Washington,_D.C.#1950.E2.80.931999

[26]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91%E8%B1%B9%E5%85%9A

[27]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9%92%E4%B9%93%E5%A4%96%E4%BA%A4

[28]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BC%E5%B0%94%C2%B7%E9%98%BF%E5%A7%86%E6%96%AF%E7%89%B9%E6%9C%97

[29]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9%BE%E6%BB%8B%E7%97%85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Forrest Gump 阿甘正傳
    全站熱搜

    Flor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