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接骨師的女兒/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作者: 譚恩美Amy Tan/著

譯者:施清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2/03/25

 

繼《喜福會》後,又K了一本Amy Tan(1952-   ) 的著作,也是暢銷書,雖還沒被改拍成電影(why?),但有改編成輕歌劇作品。

 

我一邊看,一邊好奇, Amy Tan除了是第二代華人移民之外,還有怎樣故事,能讓她寫出這般「驚世駭俗」故事。搜尋一下-

 

 

       ….譚恩美的外婆早年即自殺身亡,母親在中國原有一段辛酸的婚姻,遺下三個女兒來到美國,爸爸與哥哥相繼在她十四歲時因腦癌去世。花了五年才寫成此書,期間母親罹患阿茲海默症,書成未幾即去世。點點滴滴,巧合也罷,冥冥中若有指引也罷,自傳與小說本互為表裡,虛構的小說有時比現實還要真實得多[1]

 

 

Amy Tan的媽媽不堪回首地第一段婚姻,英文版維基說是:

…..her mother's former marriage to an abusive man in China, of their four children (a son who died as a toddler, and three daughters) and how her mother was forced to leave her children from a previous marriage behind in Shanghai. This incident provided the basis for Tan's first novel, 1989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The Joy Luck Club.In 1987 Amy traveled with Daisy to China. There, Amy met her three half-sisters.[2]

所以Amy Tan的『母親則有強烈的自殺傾向。她的母親曾目睹自己生母自殺,及後在1949年移民美國時,更丟下三名女兒在中國,從此深受打擊。[3]..

 

Amy Tan除了有自殺的外婆、自殺傾向的媽媽,本身還被病魔纏身

       ………因為萊姆關節炎,譚恩美患上了失憶、癲癇、幻覺,以及行動不便。足踝間的痛楚使53歲的她,只能呆在屋裡,現在她需要進行癲癇治療、食用抗生素、每周接受一次肌肉注射,才覺得好一點。在她稍後的電郵裡,曾提到『現在我已在接受治療,寫作效率是以前的120%,做甚麼事也精力十足,努力利用大腦的資源,記下一些重要的事[4]。』」…………

 

 

這本書,以三代人串起整本書:

寶姨谷琉心 → 路琳 → 楊露絲(如意)

 

中間的連結,是甲骨、愛、瘖啞、教育、文字、鬼魅、誤解。寶姨是接骨師女兒,出生於製墨家庭,在大婚之日,夫婿與公公橫死,寶姨吞墨汁自殺未遂,生下路琳,為避免女兒因私生女名分人恥笑,對外宣稱是伯母的女兒,寶姨以奶媽名義留在家裡,照顧路琳;直到寶姨因路琳刺激自殺,路琳不知寶姨原是親生母親,但寶姨留下一分手稿說明。

隨著中國時局混亂,路琳去到美國,另嫁生女。本書故事一開始,路琳已經得到阿茲海默症,露絲跟外國男友同居中,以ghost  writer為職,正愛情、家庭、工作搞得焦頭爛額,甚至懷疑自己價值。最後,露絲找人翻譯寶姨手稿,了解上兩代人的真正關係、歷史糾葛,同理媽媽古怪行為。最後路琳在療養院被安置妥當,露絲跟男友關係也趨於穩定,算是happy ending!

 

看完此書,我想它應該可以列為女性讀書會的好選項,保證大家一邊分享彼此故事,一邊哭得唏哩嘩啦.誰無母親?母女情結,時有所聞啊,每一代或多或少受到上一代「庇蔭」(幸運的話),或「刺傷」(倒楣的話)..

 

=========================

 

我也想來寫一下我的阿母!

1973keelung.jpg  

 

1973keelung3.jpg  

    根據我以前做的「口述歷史」,媽媽的阿公叫做「瓠阿」,阿嬤叫「宋仔」,務農,阿嬤十分辛苦『尤其在割稻子時(一年兩次,六月與十月),每天煮五餐,還要晒穀子,晚上兩點起來洗衣服,差不多要忙10天』。..她的生母,在媽媽10歲時就『被氣死』[5],我的阿公隔半年再娶。小學二年級時,因病太久沒去上學,「後母」說不去念就算了,正好可以留在家裡幫忙,所以媽媽就輟學了-這點她可是耿耿於懷。

 

    媽媽大一點,在男朋友(就是我爸啦)介紹,在天母美軍家裡幫傭,能離家過較文明日子,比較舒坦。我是老三,剛出生時隨媽媽到阿斗仔家,媽媽說這是她留下來上班得「條件」,所以我是少數鄉下孩子能吃到罐頭baby food的。當時整家族住在淡水重建街租來的房子,擁擠、沒隱私權、上廁所還要跟房東家排隊輪流,媽媽說。想到放假要「回家」就煩!

 

    我6歲時,爭氣的爸爸賺了錢在石牌買房子………做生意.退休照顧孫女

 

 

    檢視媽媽跟我的關係,當然沒有Amy Tan那般「精采」(我也不想啦),但千絲萬縷細細檢視,仍有些端倪可看-

 

1.媽媽對「後母」印象比較負面-害她失學/如果是生母就不會(她以為)。但兒子離婚再娶,所以媽媽至今扮演像母雞般捍衛孫女的角色-雖然孫女不見得領情。

 

2.我當老師時,媽媽耳提面命最重要的事:「學生若沒來上課,要去他家把他牽來」

 

3.因為阿公誇張的重男輕女,媽媽也有點受到影響;但爸爸比較不會有如此傳統觀念,所以結論-我家女生頗能施展手腳,但家事得做一堆啊!

關於「誇張的重男輕女」舉個例子-

Q(我):有躲空襲的經驗嗎?

A(媽):我爸爸說(就是外公啦)男生躲,女生不用躲,所以舅舅他們有躲,我跟媽媽待在家裡

Q:( ̄. ̄)+ … 這….重男輕女到這種境界??

 

4.阿公在元配往生後,不到一年再娶、重新裝潢,「導致全家人眼睛都有毛病..」。媽媽的解讀是,因為對死者不敬,被「處罰」。所以,我婆婆往生後,我略提到家裡要重新裝潢,她幾近「瘋狂」的阻止我們動作..。

 

5.媽媽成長過程,深深感到「不夠被愛」,長姐早早離家,親妹妹被抱去當童養媳,阿公、哥哥、弟弟不懂女人家纖細心思。媽媽當然希望她的子子孫孫不再受如此苦

 

========================

2012 04 28

 

 

我媽媽的故事一

●訪問者:我

●訪問動機:最近又讓學生做口述歷史訪問,常常看作業時,心就飛到60-70年前。有些年紀、住處跟媽媽差不多,我一邊看學生作業,就想,那媽媽當時呢?他們會不會認識?天啊,突然發現我連她唸哪間小學都不知道! Time waits nobody,今天下午回娘家開始盤問,老爸在旁邊「適時補充」

 

高美麗,我的媽媽,民國31年10月24日(農曆九月十五)出生於北投,當時她的爸爸(我外公啦)在北投「牽牛車」,住在北投火車站附近。三歲,因其爸爸感到家中長輩年邁,回家幫助種田,搬回竿秦林-這裡才是我印象中的外公家。

 

Q : 媽媽,妳記得妳的阿公、阿嬤嗎?

A:記得阿!阿公叫做「瓠阿」,阿嬤叫「宋仔」..

Q:「瓠阿」?難道他弟弟叫「菜瓜」??

A:對阿,我阿舅叫「菜瓜」。

Q:(@~@)?

 

媽媽說,她阿嬤十分辛苦,尤其在割稻子時(一年兩次,六月與十月),每天煮五餐,還要晒穀子,晚上兩點起來洗衣服,差不多要忙10天。我偉大的外曾祖母,向你致敬!!

 

Q:家中有多少田?

A:一甲六,部分放領的,部分買的。種稻子跟種菜,稻子交米店,菜吃不完的阿公會擔去下街賣,或交菜攤。有一個菜攤不誠實,會裝傻沒收到菜,不付錢,大家都叫他「賊仔瑞」..(媽媽說時,眼中還有怒 <( ̄ ﹌  ̄)>)!

 

Q:妳的媽媽哪裡人?生幾個?

A:媽媽住淡水山腳,李祖厝人,有念一點書。生七個,兩個夭折。

 

我來說明一下媽媽的兄弟姊妹。老大是大姨,叫做高惜,唸一年日本小學;後來跟後母處不來,離家工作。老二就是大舅,高山上,唸三年小學。媽媽是老三,唸兩年小學。四妹是玉葉阿姨,她滿週歲就被一位桃園監獄守衛抱走領養,她一路念書平步青雲,北一女、台大法律、哈佛、西雅圖大學法學博士。老么是高山田舅舅,一路念書,北商、成大畢業。

 

求學經驗-淡水文化國民學校,很典型的刻苦型態:每天走一個多鐘頭到學校,根本沒有鞋子穿,有一次被釘子刺到,仍然忍痛上學,連體育課還一跛一跛去上課,笨到不會報告老師(這句話我加的)。一各班上50多人,上課生活普普通通。有一次生病請假沒去上課,請久了,不敢去,後母就說不用去了,乾脆留在家幫忙。對於這件事,媽媽耿耿於懷,至今「怨恨」那位剛結婚的年輕級任導師,沒有來家中『牽』她上學,害她失學(關於此事,我不禁插嘴,『妳該恨的是阿公』)。

 

外公先後有兩位太太。第一位親生媽媽,在她32歲-媽媽10歲時過世。「她是氣死的」,媽媽說的斬釘截鐵,我跟老爸洗耳恭聽其原因:「有一次鴨母跑掉,公阿一直唸、一直唸,她沒有回嘴,悶在心理,就發作死了…」根據此不清不楚得敘述,我推測外婆是死於心肌梗塞、或中風之類的。然後,隔了半年,外公另娶大屯黑窯子的後母,她也是跟外公生活17年,然後過世,這次死因是「急性肝炎」。我印象,外公在我大學、就業時,還「臨老入花叢」,頻繁進出「阿公店」,引發兒孫側目;直到中風臥床,才「安份守己」。

 

我跟外公「很不熟」,好像都是生日、請客才會去外公家,去也是黏著媽媽不放,頂多跟表姊妹聊聊,跟外公挺疏離。但以下的事,我真要為媽媽打抱不平。

Q:有躲空襲的經驗嗎?

A:我爸爸說(就是外公啦)男生躲,女生不用躲,所以舅舅他們有躲,我跟媽媽待在家裡

Q:( ̄. ̄)+ … 這….重男輕女到這種境界??

爸爸旁邊緩頰:她們家附近都是田,美國人不太會來轟炸,不太需要躲……..

 

因為媽媽說她頭痛-用腦回憶傷神,叫我別問了,所以,請待續…………

 



[5] 媽媽說的「有一次鴨母跑掉,公阿一直唸、一直唸,她沒有回嘴,悶在心理,就發作死了…」

arrow
arrow

    Flor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