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恐懼之邦》 著:Michael Crichton 譯:洪蘭 遠流出版 2005

    這本書很妙,感覺是逆向思考,將一個「天經地義」的價值觀,整個給顛覆掉了。

    其實一開始並不清楚作者葫蘆裡賣什麼藥?東一句、西一句,不同的場景、不同的人物、不停的意外死亡,確定是一場有計畫的「陰謀」,但不容易看出到底想表達啥。

    原來是現在最夯的話題「全球暖化」。幾年來這話題不斷被提醒,甚至是我上課的課程內容。

我告訴學生卡森 《寂靜的春天》的先知卓見,高爾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裡的警告,還有日本永續經營的努力,德國太陽能版的普遍使用,綠建築的優越性,荷蘭水上「升降屋」不畏懼海面上升…。突然,被一巴掌打醒,「喂!哪些說法其實沒有根據。」那是政客「胡謅」,或野心家為某種目的而特意強調,加上媒體運作、名人效應、慈善公益團體推波助瀾,人造「真理」渾然而生。快將書看完時,我才明白「恐懼之邦」的意義,就是執政者製造莫須有的恐懼,讓人民願意乖乖讓出人權、金錢,而成就一個集權政府。

    書上說:1989年,是媒體製造恐懼的分水嶺;之後,「恫嚇」之詞常常出現在報章媒體;

原因,東歐變天,冷戰結束,過去「恐共」的理由不存在,只好編織另一種藉口。

為了避免全球暖化,所以新的價值觀產生,如:搭乘私人包機事罪惡、騎腳踏車是高尚;

甚至石油漲價也該忍受,至少衝著環境而言,多使用石油者就該多付費,因為那是種懲罰!

    西周用人文主義、兢兢業業來恐嚇百姓,便免商亡歷史重演;漢代以後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是另一種警與;國民黨曾用「小心匪諜在你身邊」來恐嚇老百姓;而現在,「全球暖化」會是另一場『狼來了』?

    或許來不及看到所謂真相,但是,這本書讓我對政府政策、知識份子、媒體的作用,會更審慎評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r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